群芳发天机,妍媸太纷竞。秋菊繁有徒,色以黄为正。
渊明具卓识,主一无多柄。日锄三径荒,取友霜松劲。
后人悦纷华,逐物情其性。不见黄居中,方隅靡从令。
绿衣尊间色,心忧切吟咏。陶菊抱幽姿,汉广绝游泳。
红紫杂赋形,变化理难竟。妖娆妒端庄,超乘誇捷径。
黄花秋露中,心与晚色净。品类富脂铅,盛服妆亦靓。
佛头诧奇装,桃花卑异姓。殿荷呼是兄,先梅可称孟。
就中甘作君,今古有同敬。伊其标上药,隐居重题评。
汲泉撷芬英,神功治未病。味真乏佳色,苦坐芳筵屏。
轻身引华年,蓍龟堪鉴镜。独立傲秋霜,高风谁景行。
嘉哉夷齐贤,不仕西周盛。解约紫茱君,梗桧延福庆。
登高睨八荒,期活苍生命。君家瓮头春,胚腪归酒圣。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