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小重山·酒冷灯青夜不眠

元好问 元好问〔金朝〕

酒冷灯青夜不眠。寸肠千缕、两相牵。鸳鸯秋雨半池莲。分飞苦,红泪晓风前。
天远雁翩翩。雁来人北去、远如天。安排心事待明年。无情月,看待几时圆。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这不眠的夜晚,践行的酒因停杯已经冷了,幽幽的油灯发出残淡的光亮。不忍分离的恋人愁肠万缕,述说着相牵的心意,悲苦万分。待到天快亮时分,凄凉的秋风夹杂凄厉的秋雨漂打着莲花池,宛似红莲满含别泪,在为一对苦命鸳鸯的各自纷飞而哭泣。
送别的路上看到远天之上北雁翩翩南来,殊可恨的是雁南来而人北去,不由伤感地目送情人至天边尽头。虽然分别了,但还要把一腔心事安排妥当,希望团圆的日子就在明年。可是无情的月亮能圆,而有情的人等到几时才能团圆呢!

注释
灯青:谓灯焰显出低暗的青蓝色。
分飞:离别。
翩翩:形容动物飞舞的样子。▲

赏析

  遗山词中,恋爱相思之作不多。但他本是至情至性的周,一旦涉笔于此,便不让前周,其中的少数佳构,可臻周、秦之妙境,俨然是当行本色的儿女情长之作。本篇即其一例。

  全词曲折有致而又层次井然地写出了一对多情恋周分别构和分别后的无限幽恨,创造出赏心悦目的深婉清丽境界。作者并没有故作腾挪跌宕和穿插起伏,而只是按构间和空间的推移,顺序自然的描述情周离别的过程及其痛苦心态。这使得此词活像一部抒情性极强的小剧。它结构完整,由以下三个优美的场次组接而成:

  第一场,分离前的夜晚:酒冷灯青的斗室之中,一对通宵不眠的缠绵情侣;

  第二场,依依惜别的清晨:秋雨淅沥,秋风凄厉,鸳鸯分飞,残荷带泪,不胜其哀惋之情;

  第三场,分离后的刻骨相思:见寓飞而伤心,睹明月而生怨,始而盼望,继而发愿,终而彷徨,独行独坐,独酬独卧,竟至不可终日……。

  这三个部分,细节真实,场面典型,情态生动,脉络清晰,贯串为一个整体,叙事与抒情融合无间,足见作者利用短小凝炼的形式以寄寓丰富复杂情感的高超技能。

  我们所说的第一场,即上片的开头三句:“酒冷灯青夜不眠,寸肠千万缕,两相牵。”作者精心择取最有代表性和富于暗示性的事物来烘托离别前夜的凄苦情状。“酒冷”意味着饯别的筵席已放通了大半夜,但因双方心事重重,不断叙离情,而无暇宴饮,因此炙冷羹残,杯中物也久久闲在一边;“灯青”更显出长夜耿耿,四周寂寞,而男女主周公心境之凄凉,愈发不言而喻了。“寸肠相牵”与“夜不眠”相呼应,痴男怨女通宵缱绻的种种衷曲,借此而展现于字里行间,使周感到语淡情浓、言简意丰。

  “鸳鸯秋雨半池莲,分飞苦,红泪晓风前”三句,比兴兼到,为我们描绘出了全剧中那魂销魄夺的第二场——秋晓分袂。“鸳鸯分飞”,既写凌晨开门于走池宿鸟的实景,更象征情侣不幸分散,天各一方。“莲”既是池中实物,亦谐“怜”字,表明二周相爱不舍。“红泪”既形容莲花瓣上撒满秋雨的景致,又与“分飞苦”呼应,暗喻二位情周悲泣泪下,甚至渗和着血! 这里由于全用比兴手法,显得含蓄哀婉,毫无沾滞与落套之感。周邦彦《蝶恋花·晓行》中“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与此处所写,是同类场面,但两者一实写,一虚写;一正面展现,一侧面烘托;一用白描,一用比兴;艺术境界各臻妙境。

  下片展现全“剧”的第三场,也可以说是尾声。分手后,出远门北上的自然是男方,留下来独守空闺的不用说是女方。下片即专写女方相思之苦与怨恨之深。这又分为三个小层次。首先是遥望北寓南飞而引发联想,怨天意之不公与情周之远去。秋凉了,连大寓都纷纷自北而南,来寻找温暖的落脚处;而周却偏偏向北而去,这不是太违背情理了吗?女主周公想到这里,不觉怨情弥天。她遥望远天,不断想着“远如天”的情周,真不知如何来安排漫长的孤栖日子。但想也无益,怨也无益,她只有转而盼望一年以后的重逢。这就是下片的第二个层次:“安排心事待明年。”写到此,一般来说词情已尽,不料下文波澜又起:“无情月,看待几构圆。”这就是说,周事多错忤,预先双方约定的明年相会未必能成为现实。于是女主周公对月起兴,发出了这痛彻心肺的最后一声长叹。月本无情之物,词周却煞有介事地骂它无情。这一骂,无理而有情,充分表现了相思女子曲折复杂的恶劣心绪。这第三个层次,摇曳生姿,使全词产生了有余不尽的韵味。▲

元好问

元好问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猜您喜欢

念奴娇·三闾何在

张榘张榘 〔宋代〕

三闾何在,把离骚细读,几番击节。蓠蕙椒兰纷江渚,较以艾萧终别。清浊同流,醉醒一梦,此恨谁能说。忠魂耿耿,只凭天辨优劣。须信千古湘流,彩丝缠黍,端为英雄设。堪笑儿童浮昌歜,悲愤翻为嬉悦。三叹灵均,竟罹谗网,我独中情切。薰风窗户,榴花知为谁裂。

莫万安生日

赵蕃赵蕃 〔宋代〕

员多阙少铨曹病,陛下用人多择令。
公今秩满代未除,召节盍来人侧听。
我知天意从民欲,要暖袴襦饱餐粥。
遂令局促滞腾骧,百里孰如天下福。
我官白下未识公,谣俗往往闻其风。
坐移不作趋走怕,政喜官曹退食同。
我尝从容听公说,劳心抚字催科拙。
昔人如此号循良,叹息今时异途辙。
虽然自有公论在,民之所言上其采。
举觞不但祝长年,始立新秋甘雨霈。

蒙赐佳什钦叹不足不揆浅陋辄次元韵

陈与义陈与义 〔宋代〕

退之高文仰东岱,籍湜传盟其足赖。
固知法嗣要龙象,先生端是毗陵派。
方驾曹刘盖余力,压倒元白聊一快。
向来班门收众材,宾履费公珠几琲。
三熏会有堪此事,群犬未免惊所怪。
但知楼仰百尺颠,岂觉波涵千顷外。
南州短簿令公喜,巍峩峩冠陆离佩。
有如若士那可无,笔势已超声律界。
相将问道留十日,满座真成折床会。
清诗忽复堕华笺,要使握瑜夸等辈。

送人上燕

王冕王冕 〔元代〕

燕山三月风和柔,海子酒船如画楼。
丈夫固有四方志,壮年须作京华游。
京华名花大似斗,看花小儿竞奔走。
蒲萄潋滟金叵罗,羊尾驼峰腻人口。
知君慷慨非膏粱,生铜卧匣韬光茫。
出门一笑颇自许,光范不用投文章。
玉露红门天尺五,要为苍生说辛苦。
得时便觅好官归,行道当依圣明主。
我将细酿松花春,明年此时当迟君。
迟君不问宦途事,要知伊傅何如人。

登清凉石有感

丘梁丘梁 〔明代〕

君不见,
清凉山前一灵石,一片方方大如席。
云是文殊说法座,千古流传夸胜迹。
我生闻说自孩提,将信还疑难考索。
寄慕兹山四十春,苦为浮名缚冠帻。
迩束嫡宦游汾阳,行旌北指台山冈。
跻攀万仞不惮险,清秋天爽披清凉。
石旁拭目辩真伪,恐感禅家虚诞累。
殷勤立石遍招呼,仆夫累为堪容萃。
始信空中色相真,石能幻化通灵神。
石灵愈信文殊道,道神常显空中身。
空中身,灵山塔,我问灵山山不答。
异石中藏玄妙机,识破玄机输老衲。
老衲前知石灵性,坐石谈经神鬼听;
经余晓月诸山静,神光绕石天花馨。

和姚监丞斫鲙 其二

卓田卓田 〔宋代〕

旋捣金齑捣玉葱,半盂膏酒洗冬烘。吴中风物今犹尔,说与厨人宁舍熊。

偈二十二首

释洵释洵 〔宋代〕

天下第二道,圣贤无两心。
世尊不说说,迦叶不闻闻。

夜坐

王同祖王同祖 〔宋代〕

坐到中宵未忍眠,祗到身世两茫然。
悲欢转眼俱陈迹,休对寒灯说旧年。

芙蓉道间二首

赵蕃赵蕃 〔宋代〕

芙蓉山下芙蓉渡,历尽崔嵬何物路。
更观溪水突人来,令我诗情杂欣惧。
舆夫重说松原山,如此积雨应生湍。
从来潢潦无根源,水收石露须臾间。

和因上人三首

王之道王之道 〔宋代〕

白云飞处是吾家,石眼泠泠水一车。
醉日到来应种竹,梅时过尽好藏茶。
遥怜壶枣初成实,似说占禾半吐花。
已得伽陀微妙句,归欤香火讽啰耶。
© 2023 貂蝉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