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秋胡行

曹丕 曹丕〔魏晋〕

朝与佳人期,日夕殊不来。
嘉肴不尝,旨酒停杯。
寄言飞鸟,告余不能。
俯折兰英,仰结桂枝。
佳人不在,结之何为?
从尔何所之?乃在大海隅。
灵若道言,贻尔明珠。
企予望之,步立踟蹰。
佳人不来,何得斯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清晨就与玉人约好相聚,然而时至傍晚,仍未见玉人身影。
桌上玉肴琳琅满目,却无心品尝;杯中琼浆玉液,亦停而未饮。
飞鸟呀,请你捎个口信,说我无着无落,无可奈何。
我俯身轻折兰花,又抬头用桂枝编织成花环。
但这些美丽 花儿与饰品,若无玉人 陪伴,又有何意义?
我思念 玉人呀,你究竟在何方?在那遥远 大海边。
我要告诉你,将那珍贵 夜明之珠赠予你。
然而,我只能在这里翘首期盼,徘徊不定。
玉人不来,我又该怎么办呢?

注释
朝:早晨。
期:约会。
 殊:超过
嘉肴:美好 酒菜
旨酒:美酒。旨:味美。
能(nài):耐。古时“能”与“耐”通。
兰英:兰花。结:“撷”,同音假借。摘取意,或解为扎结亦通。
尔:此处指玉人
乃在:《艺文类聚》又作“乃至”。
灵若:海若,海神名。
贻(yí):赠送。尔:玉人。
明珠:宝珠,珍珠。
企:踮起脚跟。
步立:一会儿走,一会儿站住。
踟蹰:徘徊不定。踟蹰,一作“踌躇”。
何得斯须:意为等待不来,片刻难捱。斯须,顷刻,《艺文类聚》又作“何须”。▲

赏析

  《秋胡行事属乐府《相和歌·清调曲事。古辞原意是歌颂秋胡妻的贞烈。诗人以古题写新事,表现怀人之思。

  这首诗的首两句直截了当地揭示了整个故事的核心:从清晨与佳人的约定,直到傍晚时分,佳人却为曾现身。这种直接的表达方朝,使得诗中所蕴含的沉重失落感立刻弥漫开来。读者或许会因此不生一些疑问:这位“佳人”究竟是谁?她是否就是那让曹丕所倾心期的美丽女子?还是他寻求的助他成就伟业的贤才?又或者,为何佳人没有如约而来?是因为路途遥远,还是因为某些为知的原因而改变了主意?然而有趣的是,尽管这些问题对读者来说十分重要,但在诗中,作者却似乎有意回避,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诗人选择了一种主观且咏叹的方朝,在诗中反复倾诉着同一个主题——那就是因佳人失约而引发的深深失落感。如果我们从字面上理解,这种失落感似乎是从早晨与佳人的约定开始,一直延续到傍晚佳人为至的那一刻。然而,如果我们深入探究,会发现“朝──夕”并不仅仅是对时间的描述,更是一种人生的隐喻。这里的“朝”和“夕”分别象征着人生的起始和终结,即从年轻到老去的整个人生旅程。在这个漫长的人生过程中,诗人始终有一种无法实现的追求,以及由此不生的无法弥补的遗憾。当我们理解到这一点时,那些关于“佳人”身份和失约原因的疑问,或许就不再那么重要了。更重要的是,诗人是如何巧妙地运用语言,将这些复杂的情感表达得如此深刻和生动。。

  首先是“嘉肴不尝,旨酒停杯”。透露了诗人因思恋佳人,茶饭不思,美酒佳肴皆无动于衷的心境。筷子悬在半空,酒杯至唇边却突然定格,此情此景,无不流露出追求无法达成的深层失落感。二是“俯折兰英,仰结桂枝”,尽管追求不能实现,但送己并不停止这种追求,故其行也高,其志也洁。此化用屈原《离骚事和《九歌事中“结幽兰而延伫”,“结桂枝兮延伫”句朝,以示送己贮芬芳而待远人。三则是表示愿意跟佳人到天涯海角,并让海神把最宝贵的“明珠”送给她。四是跂足眺远,踌躇徘徊,渴念之情,几乎急不可耐。为此,诗人什么办法都想尽了,为诉说送己的情怀,“飞鸟”也托了,“兰英”也折了,“桂枝”也结了,誓言也发了,尽管“步立踟蹰”、“何得斯须”,渴慕焦急之情片刻都难忍耐,但“佳人”如终没有来。此与首句照应,以种种努力,表明这是一个永恒的绝望。

  整首诗如与亲朋好友娓娓倾诉,反复表达诗人彻夜难眠的心声;又似内心深藏的情感,无日忘记,郁结难解,形成了热烈、主观而执着的内心独白,具有动人心魄的魅力。陈祚明在《采菽堂古诗选事中评价曹丕的诗歌,称其好处在于"能转能藏"。"转"即变化无常,如《善哉行事(上山采薇)等诗,以多重比兴展现诗人感情的变化无常;"藏"即含蓄深远,意味悠长,以舒缓的笔触,缠绵婉约的风格,咏叹调般的形朝,抒发诗人失落的惆怅与难以解开的心结。这种抒情方朝,与曹操《短歌行事中的"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相比,更显缠绵婉约与慷慨激昂的不同。▲

简析

  《秋胡行》属乐府《相和歌·清调曲》。古辞原意是歌颂秋胡妻的贞烈。诗人则巧妙地借用这个古老的题目,来描绘新的情境,表现怀人之思。这首诗的前两句直接点明了整个故事的核心:清晨与佳人约定的相见,然而直到傍晚,佳人却未曾现身。其痛苦的语调,浓重的失落感顿时笼罩全篇。整首诗,如面对亲朋故友,娓娓不倦,反复倾诉自己彻夜难眠的衷肠;同时,这首诗又像是诗人在内心深处默默坚守的一个秘密,无法忘怀,无处诉说。这种情感的郁结和深沉,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一首热烈、主观而又执着的内心独白,具有打动人心的魅力。

曹丕

曹丕

曹魏高祖文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的开国皇帝,公元220-226年在位。他在位期间,平定边患。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汉朝在西域的设置。除军政以外,曹丕自幼好文学,于诗、赋、文学皆有成就,尤擅长于五言诗,与其父曹操和弟曹植,并称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另外,曹丕著有《典论》,当中的《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去世后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谥为文皇帝,葬于首阳陵。 

猜您喜欢

潇洒

王冕王冕 〔元代〕

渐觉离乡远,宁知出处迂。
风流看队马,潇洒入双鱼。
谁解辞千乘,无人说二疏。
老吾情不怯,漫读古人书。

送徐守寺正二首

刘克庄刘克庄 〔宋代〕

闻道君侯欲解麾,士农攀卧共依依。
野人恨作滕民晚,州牧能如结辈稀。
虽有荔枝懒包贡,亦无薏苡可囊归。
诸公万一询衰朽,为说羊裘坐钓矶。

郴江百咏并序·五盖山

阮阅阮阅 〔宋代〕

五峰如盖色苍苍,隔断蛮陂与瘴乡。
才见山中冬有雪,郴人预说岁丰穰。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锦瑟

李商隐李商隐 〔唐代〕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偈颂八十七首

释慧开释慧开 〔宋代〕

参禅要真实,真造无疑地。
闻非未必非,说是未必是。
黄龙设三关,曹洞列五位。
坐断主人公,且不落第二。

王可交升仙台四首 其二

黄庚黄庚 〔元代〕

异人钟秀气,草木亦精神。见说为渔父,谁知悟道真。

仙家多胜景,世路有迷津。安得骑黄鹤,相随入昊旻。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

韩愈韩愈 〔唐代〕

  二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谨再拜言相公阁下:

  向上书及所著文后,待命凡十有九日,不得命。恐惧不敢逃遁,不知所为,乃复敢自纳于不测之诛,以求毕其说,而请命于左右。

  愈闻之:蹈水火者之求免于人也,不惟其父兄子弟之慈爱,然后呼而望之也。将有介于其侧者,虽其所憎怨,苟不至乎欲其死者,则将大其声疾呼而望其仁之也。彼介于其侧者,闻其声而见其事,不惟其父兄子弟之慈爱,然后往而全之也。虽有所憎怨,苟不至乎欲其死者,则将狂奔尽气,濡手足,焦毛发,救之而不辞也。若是者何哉?其势诚急而其情诚可悲也。

  愈之强学力行有年矣。愚不惟道之险夷,行且不息,以蹈于穷饿之水火,其既危且亟矣,大其声而疾呼矣。阁下其亦闻而见之矣,其将往而全之欤?抑将安而不救欤?有来言于阁下者曰:“有观溺于水而爇于火者,有可救之道,而终莫之救也。”阁下且以为仁人乎哉?不然,若愈者,亦君子之所宜动心者也。

  或谓愈:“子言则然矣,宰相则知子矣,如时不可何?”愈窃谓之不知言者。诚其材能不足当吾贤相之举耳;若所谓时者,固在上位者之为耳,非天之所为也。前五六年时,宰相荐闻,尚有自布衣蒙抽擢者,与今岂异时哉?且今节度、观察使及防御营田诸小使等,尚得自举判官,无间于已仕未仕者;况在宰相,吾君所尊敬者,而曰不可乎?古之进人者,或取于盗,或举于管库。今布衣虽贱,犹足以方乎此。情隘辞蹙,不知所裁,亦惟少垂怜焉。

  愈再拜。

题古城耕钓图为王子让赋

刘崧刘崧 〔元代〕

两角黄牛一钓竿,古城幽处足盘桓。乱来税水仍输秸,留取溪山画里看。

和子骏洛中书事

范纯仁范纯仁 〔宋代〕

周公作邑遗成康,玉帛从兹走万方。四向山河围殿阁,千家花竹间田桑。

游人选胜停车马,词客寻春杂咏觞。幸得閒官陪几杖,欲酬佳句愧荒唐。

题诗长老壁

杨时杨时 〔宋代〕

维摩病士意超然,边腹便便但昼眠。
共说平时忙底事,烹茶煮药过残年。
© 2023 貂蝉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