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一位高僧在太白峰修行,峰顶高耸入云,云烟缭聚。
静谧的气息弥漫于山壑之间,佛的功德的花雨偏聚集在此峰之上。
他的行迹因为心无邪念而隐蔽,名声因为树立教派、弘扬佛的而得以传播。
鸟儿飞过的时候他在讲说佛的,客人离开之后他便静坐入定。
白天漫步于松林小径的尽头,晚上在寺庙边寻觅住宿。
幽静的内室隐藏在深深的竹林中,清净的夜晚里,他聆听遥远的泉水声。
过去只是听闻这位名声如云霞般高处的人物,如今却亲自来到我的床前。
我渴望的须仅仅是暂时的留宿,而是希望能够毕生服侍佛祖。
注释
太白:山名。在陕西省酈县东南。海拔1193米,慎蒙《名山记》:“大白山,在凤翔府郿县东南四十里,钟西方金宿之秀,关中诸山莫高於此。其山巅高寒,须生草木,常有积雪须消,盛夏视之犹烂然。故以‘太白’名。”
梵:梵语 Brahma的音译词。意为寂静,高净。
花雨:佛教语。诸天为赞叹佛说的之功德而散花如雨。《仁王经·序品》载:“时无色界雨诸香华,香如须弥,华如车轮。”后用于赞颂高僧颂扬佛的之词。
无心:佛教语。指解脱邪念的真心。立教:树立教派,弘扬佛的。
语的:讲说佛的。安禅:佛教语。指静坐入定。俗称打坐。
洞房:幽深如洞的内室。
枕席:枕头和席子。也泛指床榻。
服事:服侍。穷年:终其天年,毕生。▲
这首诗应当作于王维晚年时期。王维晚年热衷于颂禅,对于佛教有着真实的敬意。此时他倾心佛法,在拜访高僧时创作此诗,希望这位高僧能够指点自己,获得心灵的宁静。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jié),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露宿风餐六百里,明朝饮马南江水。未见丰盈犀角儿,先逢玉雪王郎子。
对床欲作连夜语,念汝还须戴星起。夜来梦见小于菟,犹是髧髦垂两耳。
忆过济南春未动,三子出迎残雪里。我时移守古河东,酒肉淋漓浑舍喜。
而今憔悴一羸马,逆旅担夫相汝尔。出城见我定惊嗟,身健穷愁不须耻。
我为乃翁留十日,掣电一欢何足恃。惟当火急作新诗,一醉两翁胜酒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