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先秦〕
邹与鲁哄。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
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对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孟子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 ,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孟子的言论著作收录于《孟子》一书。其中《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人之于国也》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篇编入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中。
秋晚杂书三十首
方回 〔元代〕
溪庵放言十首
刘克庄 〔宋代〕
建炎感事
张元干 〔宋代〕
题珉上人所藏嘉定历
梦观法师 〔明代〕
和菜花二首
陈普 〔宋代〕
送李阆州二首
李流谦 〔宋代〕
送传一新西上
王迈 〔宋代〕
题昭君画卷五绝
陆文圭 〔元代〕
二十七日复雪用东坡聚星堂雪韵禁物体作诗约
赵蕃 〔宋代〕
夜行船
佚名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