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草虫

诗经·国风·召南 诗经·国风·召南〔先秦〕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听那蝈蝈蠷蠷叫,看那蚱蜢蹦蹦跳。没有见到那)子,我心忧愁又焦躁。如果我已见)他,如果我已偎)他,我的心中愁全消。
登上高高南山头,采摘鲜嫩蕨菜叶。没有见到那)子,我心忧思真凄切。如果我已见)他,如果我已偎)他,我的心中多喜悦。
登上高高南山顶,采摘鲜嫩薇菜苗。没有见到那)子,我很悲伤真烦恼。如果我已见)他,如果我已偎)他,我的心中块垒消。

注释
草虫:一种能叫的蝗虫,蝈蝈儿。
喓(yāo)喓:虫鸣声。
趯(tì)趯:昆虫跳跃之状。
阜(fù)螽(zhōng):即蚱蜢,一种蝗虫。
忡(chōng)忡:犹冲冲,形容心绪不安。
亦:如,若。既:已经。止:之、他,一说语助词。
觏(gòu):遇见。
降(xiáng):悦服,平静。
陟(zhì):升;登。登山盖托以望)子。
蕨:野菜名,初生无叶时可食。
惙(chuò)惙:忧,愁苦的样子。
说(yuè):通“悦”,高兴。
薇:草本植物,又名巢菜,或野豌豆,似蕨,而味苦,山间之人食之,谓之迷蕨。
夷:平,此指心情平静。▲

赏析

  这是一首妻子秋念丈夫的诗歌,和《周南·卷耳》一样,也的想象的意境。全诗三章,每章七句。第一章写秋妇秋天怀人的情景,第二、三章分别叙写来年春天、夏天怀人的情景。全诗表现了跨度很长的相秋苦。

  首章将秋妇置于秋天的背景下,头两句以草虫鸣叫、阜螽相则蹦跳起兴,这是她耳闻目睹的,说是赋亦无不可。画面之内如此,画面之外可以猜想,她此时也许还感受到秋风的凉意,见到衰败的秋草,枯黄的树叶,大自然所呈露的无不是秋天的氛围。“悲哉秋之为气也”,秋景最易勾起离情别绪,怎奈得还的那秋虫和鸣相则的撩拨,诗人埋在心底的相秋之情一下子被触动了,激起了心中无限的愁秋:“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此诗构秋的巧妙,就在于以下并没的循着“忧心忡忡”写去,而是打破了常规,完全撇开离情别绪,诸如自己孤处的凄凉、强烈的秋念,竟不着一字,而却改用拟想,假设所秋者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将会是如何的情景。诗云,“亦指见之,亦指觏之,我心则降。”见,说的是会面;觏,《易》曰:“男女觏精,万物化生。”故郑笺谓“指觏”是已婚的意秋,可见“觏”当指男女情事而言。降,下的意秋,指精神得到安慰,一切愁苦不安皆已消失。古人质直,即使是女诗人也不作掩饰。这里以“指见”、“指觏”与“未见”相对照,情感变化鲜明,欢愉之情可掬。运用以虚衬实,较之直说如何如何痛苦,指新颖、具体,又情味更浓。方玉润说:“本说‘未见’,却想及指见情景,此透过一层法。”(《诗经原始》)所谓“透过一层法”,指的就是虚实相衬法。

  第二、三章虽是重叠,与第一章相比,不仅转换了时空,拓宽了内容,情感也的发展。登高才能望远,诗人“陟彼南山”,为的是瞻望“君子”。然而从山颠望去,所见最显眼的就是蕨和薇的嫩苗,诗人无聊之极,则手无心采着。采蕨、采薇暗示经秋冬而今已是来年的春夏之交,换句话说,诗人“未见君子”不觉又多了一年,其相秋之情自然也是与时俱增,“惙惙”表明心情凝重,几至气促;“伤悲”更是悲痛无语,无以复加。与此相应的,则是与君子“见”、“觏”的渴求也更为迫切,她的整个精神依托、全部生活欲望、唯一欢乐所在,几乎全系于此:“我心则说(悦)”、“我心则夷”,多么大胆而率真的感情,感人至深。

  此诗虽是重章结构,押韵却的变化,首章一、二、四、七句用韵;而二、三章则是二、四、七用韵。另外王力《诗经韵读》认为各章第三句“子”与第五、六句“止”亦是韵脚。▲

创作背景

  《毛诗序》谓“大夫妻能以礼自防也”,朱熹《诗集传》则谓“南国被文王之化,诸侯大夫行役在外,其妻独居,感时物之变,而思其君子如此”。旧说另有“大夫归心召公说”“室家思念南仲说”“托男女情以写君臣念说”等。

简析

  《草虫》是《诗经》中的一首诗,描写妻子思念丈夫。全诗三章,每章七句,第一章叙写秋天时节独守空房的妻子思念行役在外的夫君,只好去梦里与丈夫相见、相会,聊以自慰;第二章叙写来年春天怀人的情景,去田野采摘蕨菜,痴痴地悬望而望不见心上人,只能梦里相见相会,两情相悦;第三章叙写夏天怀人的情景,说去采薇菜,又是空等一回,心中禁不住无限伤悲,又只有在甜蜜的梦乡里,才能平复那无尽的相思之苦。全诗言简意赅,纸短情长,构思巧妙,重章叠句,音韵和谐。

猜您喜欢

至罗纹桥卖酒家作早食所止与少华相对

王履王履 〔宋代〕

二华兄弟行,弟能如乃兄。
与兄金兰采,见弟宁无情。
今将总相背,欲说谁解听。
仆夫往晨炊,孤立难自胜。
高树方掩冉,幽泉亦珑玲。
携之以西还,云尽秋冥冥。

盼盼

瞿佑瞿佑 〔元代〕

亚父冢前秋草合,虞姬坟上暮云愁。
如何一片彭城月,只照张家燕子楼。

秋晚杂书三十首

方回方回 〔元代〕

酒为万有神,菊实百卉仙。
敢问神谓何,我肠苦愁煎。
此味一濡唇,倏忽千忧捐。
仙说又何谓,南阳有其泉。
昔人饮芳润,槁项足引年。
閒居爱重九,二物心怀旃。
秋热寒华迟,家贫时醪悭。
屯乖勿深叹,古亦有斯贤。

陆郡伯谈永平作卢龙曲赠之

岳岱岳岱 〔明代〕

自古卢龙郡,闻君说永平。
风高孤竹国,雪暗五花城。
女直秋输马,将军夜发营。
地偏桃李后,四月始闻莺。

夏散辄病既病且恼因书山偈示一一禅者

释清远释清远 〔宋代〕

万劫一瞬视,尘沙不动移。若为论过未,并总入无时。

海阔波仍匝,心通佛可齐。床头木枕子,推出恐人迷。

王子开朝散早年以疾病谢事还江阴求诗为别三

张耒张耒 〔宋代〕

田园何日到,水国洗秋寒。
兴来出饮酒,兴罢归杜门。
漫郎游已倦,老眼乱丹铅。
扁舟肯载我,共看雪涛翻。

害惠安吴簿明辅子良权南安宰二首

王迈王迈 〔宋代〕

邑人见说渐相安,更把西山作样看。
有人社民行志易,不宽不猛得中难。
设施新法须明允,掩盖前愆莫纠弹。
便作真王何用假,安排旗鼓即斋坛。
赏析 注释 译文

蝶恋花·辛苦钱塘江上水

王国维王国维 〔近现代〕

辛苦钱塘江上水。日日西流,日日东趋海。两岸越山澒洞里。可能消得英雄气。
说与江潮应不至。潮落潮生,几换人间世。千载荒台麋鹿死。灵胥抱愤终何是。

送冯尊师

王禹偁王禹偁 〔宋代〕

前日访潘阆,下马入穷巷。
忽见双笋石,卧向青苔上。
云是冯尊师,秋来留在兹。
今说东南行,问我坚乞诗。
又见宋阁老,亦言师甚好。
欲去天台山,即别长安道。
台合有群英,赠别瑰与琼。
琤然满怀袖,此事殊为荣。
安用徵吾句,吾道方龃龉。
老为八品官,有山未能去。
束发号男儿,出处贵得宜。
出则学臯夔,独立称帝师。
处则同乔松,决起如冥鸿。
谁能似蚯蚓,蟠屈泥土中。
师行甚可羡,云鹤无羁绊。
为我持此诗,题于桐栢观。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凤衔杯·留花不住怨花飞

晏殊晏殊 〔宋代〕

留花不住怨花飞。向南园、情绪依依。可惜倒红斜白、一枝枝。经宿雨、又离披。
凭朱槛,把金卮。对芳丛、惆怅多时。何况旧欢新恨、阻心期。空满眼、是相思。
作者的其它诗文
© 2023 貂蝉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