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弥逊

李弥逊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著述名录

  李弥逊和李纲是好朋友,政治主张相同,诗歌酬答也很多。钱钟书认为他的诗不受苏轼和黄庭坚的影响,命意造句都新鲜轻巧,在当时可算独来独往。著有《筠溪集》二十四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又《甘露集》(《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八),已佚。《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生平

  李弥逊,约生于宋神宗元丰中,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三年,年约七十二岁左右。徽宗大观三年(1109)进士,调单州司户。政和四年(1114)除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八年,擢起居郎,因上封事剀切,贬知卢山县。宣和七年(1125),知冀州。钦宗靖康元年(1126),召为卫尉少卿,出知瑞州。高宗建炎元年(1127),除淮南路转运副使。绍兴二年(1132),知饶州。五年,知吉州。七年,迁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八年,试户部侍郎。九年,因反对议和忤秦桧,出知漳州。十年奉祠,归隐福建连江西山。二十三年卒。
作者《李弥逊》的诗文

晋康郡侯面人曾氏挽诗二首

李弥逊李弥逊 〔宋代〕

阀阅荣夸俗,闺房秀出群。
得贤推淑女,有子赖严君。
台柏忧时誉,庭兰奕世闻。
高名写彤管,异代仰清氛。

次韵陈蹈元种竹池上之什

李弥逊李弥逊 〔宋代〕

冶容多妩媚,劲节自高尚。
绝知尤物美,宁似此君放。
疏渠望修竹,凛凛丈人行。
虽然合九奏,未必遗一唱。
移根拂云姿,作伴满月相。
客来与周旋,一洗眼中瘴。
丞哉太丘徒,风味晋人上。
五言落凡目,失喜狂欲恙。
渭川植千亩,玉井开十丈。
并吞罗心胸,出语还自状。
我穷海滨卧,局促隐雾瘴。
远公有佳招,子猷得真养。
风庭散凫鹜,傥许共清旷。
茗碗烦屡移,早秫行可酿。

近闻诸山例关堂石门老偶煮黄精以诗为寄次韵以戏之

李弥逊李弥逊 〔宋代〕

束缚斋鱼昼掩关,长镵斸雪草泥间。竹炉石鼎甘香剩,分与衰翁却病颜。

自鄱阳得请天台散吏解官就道恍然自适戏成

李弥逊李弥逊 〔宋代〕

平明解印暮投馆,公事已如风马牛。报政仅堪书下下,结庐剩欲榜休休。

无名花草香随路,得计禽鱼水满沟。袖取向来朱墨手,按行松竹上沧洲。

次韵叶硕夫南归见贻二首

李弥逊李弥逊 〔宋代〕

飞花无数上衣裾,孤闷须凭酒破除。
翻手作云伤往事,转头如梦欲捐书。
但知甘苦同薇蕨,不问辛勤有屋庐。
后日锦衣行昼里,肯来盘谷溪鱼。

知郡韩公挽诗 其二

李弥逊李弥逊 〔宋代〕

雁塔联名旧,盐车得路先。凌云曾诵赋,纵壑愿推贤。

继剖龙溪竹,同归象骨田。伤心老盘谷,谁与序山川。

再用粹中韵各赋牡丹梅花二首

李弥逊李弥逊 〔宋代〕

曾倚沉香作好妆,竹篱茅屋肯深藏。
天寒翠袖留空谷,岁晚长眉闭上阳。
投辖尚能来好事,着鞭应恐并馀芳。
广平赋罢诗肩瘦,不为梅花恼石肠。

过佛教子岭

李弥逊李弥逊 〔宋代〕

冈回岭转翠相重,觅语酬山未了工。
却恐前一是摩诘,此身今落花图中。

仲宗访我筠溪出陪富文粹之游天宫诗见索属和次韵

李弥逊李弥逊 〔宋代〕

作伴仙翁觅转春,净坊俱现宰官身。兰亭梦想如三月,莲社追游少一人。

雨磴劳君鸣屐齿,风轩为我扫衣尘。应怜野老闻韶后,旋束蔬肠学练津。

山居寄友人

李弥逊李弥逊 〔宋代〕

结庐人境经过少,晚起长遭稚子催。
闲处赤心忧国尽,病中白发爱山回。
林泉可使居无竹,风雨空嗟摽有梅。
不遣悄奴频过我,欲将怀抱向谁开。
© 2023 貂蝉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