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亿

杨亿

杨亿(974—1020)北宋文学家,“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浦城县)人。年十一,太宗闻其名,诏送阙下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气节,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又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卒谥文,人称杨文公。 

文学成就

史馆修书
  杨亿博览强记,尤长于典章制度。曾参预修《太宗实录》,主修《册府元龟》,咸平元年(998)书成。景德二年(1005)与王钦若主修《册府元龟》。

诗作
  在史馆修书时,曾与钱惟演、刘筠等人唱和。他将唱和诗编为《西昆酬唱集》。杨亿在《西昆酬唱集序》中说他们写诗的目的是“在览遗编,研味前作,挹其芳润,发于希慕。更迭唱和,互相切磋”,在这种观点指导下写的诗,其题材范围必然是比较狭隘的。全集70个诗题,主要有三类题材:一是借古喻今的怀古脉史诗,如《始皇》、《宜曲》、《汉武》、《南朝》、《明皇》等皆属此类;二是描摹物态的咏物诗,如《鹤》、《梨》、《柳絮》《萤》、《泪》等;三是描写流连光景生活内容的闲适诗,如《直夜》、《夜宴》、《别墅》等。集内诗歌重雕琢用典,铺陈词藻,讲究声律,被称为“西昆体”,在宋初诗坛上影响颇大。在西昆诗人中,杨亿是比较突出的一个,朱熹评之为“巧中犹有混成底意思,便巧得来不觉”(《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九)。他的诗歌创作与探索为后来欧阳修领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提供了经验与教训,是宋诗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西昆体
  以杨亿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北宋初期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个诗歌流派,其以李商隐为楷模的诗歌风尚主宰了宋初整个诗坛。相对而言,以学习白居易为宗旨的白体(代表人物王禹),以学习贾岛、姚合为主的晚唐体(代表人物林逋),则是两个松散的诗人群体,其影响都不及西昆体。西昆体诗虽孕育于宋初馆阁唱和之风,但不能说是贵族文学,其代表人物杨亿风骨清亮,具有独立于皇权的人格意识,在他身上显示了宋代士人典型的气质人品;西昆体与白体,不仅对立,而且相互渗透、并行发展,故它实际上是白体、义山体、唐彦谦体混合的产物,一方面重视知识积累和文化素养,符合宋代文化的内转趋势,另一方面使白诗和晚唐诗的讽谕精神在馆阁唱和这一特定创作机遇中得到了传承;杨亿咏史诗的规讽之意,以及他的咏物、咏怀诗中的个人感怀,可称盛世哀音。 因此,杨亿为首的西昆体不仅仅是对晚唐诗风的“简单复归”,它为真正的“宋调”的成立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西昆体虽然没有能在唐诗之外开辟新的境界,但是相对平直浅陋的五代诗风而言,它整饰、典丽、深密的诗风毕竟意味着艺术上的进步。在宋初诗坛弥漫着白体和晚唐体崇尚白描、少用典故的诗风背景下,西昆体的出现无疑令人耳目一新。

文章
  他又以骈文名世。著作多佚,今存《武夷新集》20卷(诗五卷、杂文十五卷),有《浦城遗书》本,《品藻堂四库全书萃要》本。又有《杨文公谈苑》15卷,记述平生见闻,原书已佚。《宋朝事实类苑》及《说郛》等书中尚存100多条;《类说》也引60多条,但有删节。《谈苑》涉及文人轶事、民情风俗、里巷琐事,有文学史料价值。 ▲

轶事

  杨文公时常告诫他的学生,做文章应该避免套用方言俗语。不久,他拟了一篇奏章,里面有句话说:“伏惟陛下德迈九皇”。有个学生郑戬看了,觉得 “德迈九皇”读音很像 “得卖韭黄”(韭菜的根叫韭黄),便立刻请教他说:‘不知道什么时候得卖生菜?”杨亿给这一问引得大笑起来,于是把这一句改掉了。

  寇准在中书省。和同事们嬉戏做对子,他说:“水底日为天上日。(水底中的太阳是天空中的太阳)”没有谁能对出,恰好杨亿来报告事情,于是别人请他对对子。杨亿紧接着(对方)刚停的话音说:“眼中人是面前人。(眼睛里面的人是面前的人)”所有在座的人都称这是好对子。

生平

  杨亿(974年-1020年12月17日),字大年,建宁州浦城(今福建省浦城县)人。

  7岁能文,十岁能赋诗,十一岁时在京城即兴赋诗《喜朝京阙》:“七闽波渺邈,双阙气 。晓登云外岭,夜渡月中潮。愿秉清忠节,终身立圣朝。年少时便有“愿秉清忠节,终身立圣朝”之志,太宗甚为赏异。

  淳化三年(公元992年)赐进士及第;历任著作佐郎、知制诰。真宗时为翰林学士、户部郎中,知制诰,文格雄健,才思敏捷。真宗后期,为群小包围,王钦若、丁谓、陈彭年等人,希上邀宠,杨亿侧于其间,遭到排挤,处境艰危。

  他反对真宗搞劳民伤财的祀神求仙,其仕宦生涯也并不都在馆阁之中,他曾多次出任地方官,接触过较为广阔的生活。 ▲

作者《杨亿》的诗文

可久道人之歙州兼简知郡李学士

杨亿杨亿 〔宋代〕

独携瓶锡新安去,寒雨西风落叶频。
江水浅深清见底,山程高下险摧轮。
社中香火延开士,肘后方书济俗人。
乡树再寻南国路,禅房空锁帝城尘。
旧傳心印都忘念,自有衣珠岂患贫。
四众仰瞻谁见顶,千家应供定分身。
宰官多结空门友,外护须依守土臣。
想到临川逢内史。翻经相对一嚬伸。

小园秋夕

杨亿杨亿 〔宋代〕

鸿都归晚直城赊,墙外连营咽暮笳。
玉井梧倾犹待凤,金塘柳密更藏鸦。
心摇云阙传疏漏。目断星津过迥槎。
已是秋来移带眼,可堪玄鬓有霜华。

题张濬所居壁

杨亿杨亿 〔宋代〕

三张旧族富英髦,仙墅重经散郁陶。
深喜太邱家法在,须知定国里门高。
分题每日摇鸡距,合宴常时把蟹螯。
独感戴侯恩未报,徘徊不觉涕沾袍。

至郡累旬恶风

杨亿杨亿 〔宋代〕

鄧禹功曹器,马周令长才。
叨临万室郡,骤致五风灾。
大木行将拔,繁云暗不开。
自知蒙闇极,民吏窃相咍。

明德皇太后挽歌词五首

杨亿杨亿 〔宋代〕

外族长安盛,尊名永乐崇。
初陵凄草露,旧殿閴椒风。
鞏树迷凶仗,周原掩寿宫。
圣君悲望处,泪雨泣重瞳。

景德朝日三首

杨亿杨亿 〔宋代〕

现象著明,照临下土。
降福穰穰,德施周普。

太常乐 其六 送神

杨亿杨亿 〔宋代〕

悬象著明,照临下土。降福穰穰,德施周普。

章徵君见和所寄诗再次本韵酬赠

杨亿杨亿 〔宋代〕

武夷山秀建溪清,身隐心闲事不萦。
前古是非为己任,故乡人物与谁凭。
劝农春垅巾频折,逢客秋郊盖暂倾。
彩服趋翔娱寿母,绛帷谈论诱诸生。
颍流洗耳殊非达,谷口躬耕亦近名。
博弈自堪销永日,丝桐兼得助高情。
莫嫌霜雪将侵鬓,须歎尘埃渐满缨。
早晚鸣驺催上道,圣君虚左欲相迎。

閤门钱舍人知全州

杨亿杨亿 〔宋代〕

家传吴越贤王后,郡压潇湘最上游。
三殿從来奉宸扆,一麾今去典方州。
蝉吟高柳隋堤暮,水涨平湖楚泽秋。
入境壶浆填候馆,上官铙吹夹华輈。
山川徧歷骚人地,宵旰遐分圣主忧。
应向桑郊停五马,青春太守本风流。

元奉宗宰绩溪

杨亿杨亿 〔宋代〕

游梁度几春,时誉蔼天伦。
家寄汀苹久,名题桂籍新。
溪鳞清可数,泽雉到应驯。
黟歙非难治,民风自古淳。
© 2023 貂蝉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