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

辛弃疾 辛弃疾〔宋代〕

一水奔流叠嶂开,溪头千步响如雷。
扁舟费尽篙师力,咫尺平澜上不来。

山上风吹笙鹤声,山前人望翠云屏。
蓬莱枉觅瑶池路,不道人间有幔亭。

玉女峰前一棹歌,烟鬟雾髻动清波。
游人去后枫林夜,月满空山可奈何。

见说仙人此避秦,爱随流水一溪云。
花开花落无寻处,仿佛吹箫月夜闻。

千丈搀天翠壁高,定谁狡狯插遗樵。
神仙万里乘风去,更度槎丫个样桥。

山头有路接无尘,欲觅王孙试问津。
瞥向苍崖高处见,三三两两看游人。

巨石亭亭缺啮多,悬知千古也消磨。
人间正觅擎天柱,无奈风吹雨打何。

自有山来几许年,千奇万怪只依然。
试从精舍先生问,定在包牺八卦前。

山中有客帝王师,日日吟诗坐钓矶。
费尽烟霞供不足,几时西伯载将归?

行尽桑麻九曲天,更寻佳处可留连。
如今归棹如掤箭,不似来时上水船。
辛弃疾

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猜您喜欢

杨柳清明近二首 其二

舒岳祥舒岳祥 〔宋代〕

杨柳清明近,梨花气候寒。谁家争蹴鞠,客子泪阑干。

茇舍凤栖小,芹泥燕子宽。西湖吾旧梦,见说不堪看。

南征八咏 其三 一战获胜,进攻葭投村,破之

林占梅林占梅 〔清代〕

鼓声雷动阵云浮,破竹长驱队不收。拔帜一军雄背水,用矛三刻壮逾沟。

焚巢竟使枭群散,入穴真能虎子求。夺险料应寒贼胆,降幡瞬见竖城头。

踏莎行 题唐赤子太史邓尉观梅诗后

袁寒篁袁寒篁 〔清代〕

十里寒香,千秋艳玉。鱼鳞蝶翅重重簇。五湖人去馆娃荒,问谁消得看花福。

佳客金华,仙才玉局。风流不数林君复。彩毫一夜遍春山,吴侬唱作江南曲。

支硎寺看梅听僧家吹笛

王稚登王稚登 〔明代〕

梅引何郎兴,山余支遁名。
寒泉似陇水,僧笛学羌声。
一雨花林寂,无人山殿清。
年年二三月,繁丽不堪行。

点绛唇 刘峻度席上听女郎度曲

宋琬宋琬 〔清代〕

子夜清歌,隔帘疑在青天外。琼箫玉管。莫把莺喉碍。

纱帽笼头,卸却残妆戴。娇羞坏。广场无奈。初学男儿拜。

初夏六首

方回方回 〔元代〕

霹雳疑天裂,滂沱剧海翻。
势来能许怒,事过了无痕。
朱已泥樱核,青还茁菲根。
晚晴听人说,溪涨近城门。

和赵王看妓诗

庾信庾信 〔南北朝〕

长思浣纱石。
空想捣衣砧。
临卭若有便。
为说解琴心。

中岩长老子文送罗汉松

晁公溯晁公溯 〔宋代〕

驻车凌云山,虽在官府中。
平生著幽禅,意与方袍同。
已杖菩萨竹,更来罗汉松。
天姿特高洁,厚叶非蒙茸。
铜柯既夭矫,玉薤仍青葱。
上有五百士,下笑十八公。
皆披闍黎衣,如坐浮屠宫。
勿谓默不语,说法声摩空。

六言 其三

章甫章甫 〔宋代〕

从来钟鼎无梦,是处林泉可家。料事颇知风雨,逢人且说桑麻。

送周礼侍赴召

赵蕃赵蕃 〔宋代〕

昨奉书题岁且更,每逢人士说先生。
名高正倚斯文在,身屈不妨吾道行。
天以苍生付安石,孰能三径老渊明。
自怜留落端何幸,得向溪城一送迎。
© 2023 貂蝉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