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约公元前369年-约公元前286年),姓庄,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阴阳”,其“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其文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其作品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卒葬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其书《庄子》被奉为《南华真经》。
世人得意笑轗轲,多营寡营无不可。一时争巧鸟与虫,百年守拙谁知我。
画里疑通五岳云,梦中恍驾三湘舸。少有四方志,老诫垂堂坐。
君不见池面生沤石迸火,汨罗葬身首阳饿。古今万事成浩叹,风雨西来木叶堕。
夜寒拥衾茅屋破,日出群动人高卧。力疾正披老庄图,邻翁扣门送药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