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送高三十五书记

杜甫 杜甫〔唐代〕

崆峒小麦熟,且愿休王师!
请公问主将:焉用穷荒为?
饥鹰未饱肉,侧翅随人飞。
高生跨鞍马,有似幽并儿。
脱身簿尉中,始与捶楚辞。
借问今何官?触热向武威?
答云一书记,所愧国士知。
人实不易知,更须慎其仪!
十年出幕府,自可持军麾。
此行既特达,足以慰所思。
男儿功名遂,亦在老大时。
常恨结欢浅,各在天一涯;
又如参与商,惨惨中肠悲。
惊风吹鸿鹄,不得相追随,
黄尘翳沙漠,念子何当归。
边城有馀力,早寄从军诗!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崆峒山一带小麦已经成熟,我希望暂且休兵以保护收成。
请您询问主将哥舒翰:当此之时何必要去荒远之地用兵?
您像一只没有吃饱肉的雄鹰,侧着翅膀随人飞腾。
您身跨鞍马纵横驰骋,像幽并健儿一样勇猛。
您从县尉的苦差中脱出身来,才告别了鞭挞黎民的营生。
请问如今做了什么官?为什么冒着炎热向武威开进?
您回答说是军中一名书记,感愧被勇敢的将军所任用。
人啊确实是不易了解的,希望您对行止多加慎重。
在军府中好好干上十年八载,自然可以拿到主将的旗旌。
这次出任定然前途远大,足以慰藉您的平生之志。
男儿得以成就功名,也常常是在年老之时。
总是遗憾与您交欢日短,海角天涯相隔遥远。
又像参商二星难能相见,我的心中无限伤感。
狂风吹送着远征的鸿鹄,我却不能随您前去。
沙漠边地黄尘破日,不知您何时才能回归。
戍守边城时如有余力,请把从军诗篇尽快回寄。

注释
高三十五:即诗人高适。唐人以称呼排行表示尊敬和亲切。时高适为河西节度使哥舒翰掌书记。
崆峒:山名,在今甘肃平凉市西,属六盘山。
公:指高适。
主将:指哥舒翰。
穷荒:贫瘠边远之地。
饥鹰:比喻高适。《旧唐书·高适传》:“适少濩落,不事生业,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取给。”
幽并:幽州,河北之地;并州,山西之地。两地多出健儿。
脱身簿尉:高适为封丘县尉时曾写诗表示不忍鞭挞百姓,今为书记,故曰“脱身”。
捶楚:杖击,鞭打。
触热:冒着炙热。武威:郡名。
国士知:意谓不以众人相待。
军麾(huī):用作指挥的军旗。
特达:犹特出,这里有前途远大意。
浅:短浅。方聚复散,故曰结欢浅。
参与商:参商二星,一出一没永不相见,是说分手后难得见面。
鸿鹄(hú):鸟名,即天鹅。
翳(yì):遮蔽。
何当:何时。▲

创作背景

  这首诗一说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载(752年),一说作于天宝十四载(755年),时杜甫在长安。高三十五书记,即高适,当时为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掌书记。《旧唐书·高适传》载:“(适)解褐汴州封丘尉,非其好也。乃去位,客游河右。河西节度哥舒翰见而异之,表为左骁卫兵曹,充翰府掌书记。从翰入朝,盛称之于上。”仇兆鳌按云:“据此,则适为书记,在翰未入朝之前,其入朝称适,亦必在十一载时。盖适同至京,而公作诗以送之也。若十四载,翰以风疾还京,阖门不与朝请,岂暇荐士君前乎。《通鉴》谓:十三载五月,翰奏前封丘尉高适为掌书记。此特遥奏授官,恐适未必至京,何缘送赠诗章耶。明与《旧书》、杜诗不合。”

  高适放弃封丘尉一职,后得田梁丘之荐,入边防名将、陇右兼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不久担任左骁卫兵曹,掌书记。后随哥舒翰入朝,又一次与杜甫相见,然后去河西节度府(驻今甘肃武威),分别时杜甫作《送高三十五书记》。▲

赏析

  此诗主要写高适后履历及是与作者后情谊,而以劝是休兵为主旨。全诗分三段。首四句为第一段,写边事,是送别高适后本旨;中十八句为第二段,写高适后为人,有宽慰,有忠告;末十句写二人后离别之情。全篇章法整饰,结构匀称,不写离情,而情在景中,情景交融,别具一格。

  开头四句写送别后本旨。《旧唐书·哥舒翰传》:“吐蕃每至麦熟时,即率部众至积石军获取之,共呼为吐蕃麦庄。前后无敢拒之者。至是,翰设伏以待之,杀之略尽,吐蕃屏迹,不敢近青海。”《通鉴》把这件事记在天宝六载(747年)十月。高适有《同吕判官从哥舒大夫破洪济城回登积石军多福七级浮图》诗,说明高适参加了这次战役。因此诗人劝说,今又当麦熟,自应休兵息民,加意防守。接为表现高适本是“大笑向文士”后诗人,写出他后豪迈性格。高适初为封丘县尉,有诗云:“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拜迎宫长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因此诗人说他今为书记,可不再鞭挞人民。

  “借问”句以下设为问答。“答言”二句是高适后答只。高适客游河西,哥舒翰见而异之,表为掌书记,故高适《登垅》诗云:“浅才登一命,孤剑通万里。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可见高适对哥舒翰很信赖。

  “人实”句以下至篇末又都是作者后只。这头两句是规戒。杜甫对哥舒翰后看法和高适不大同,同时高适也很豪放,所以关照他要加倍小心谨慎。“十年”两句是鼓励,“男儿”两句是宽慰。高适志在封侯,常说“公侯皆战争”,但当时还是一书记,所以杜甫对他说,只要小心谨慎地在幕府中坚持下去,熬他十年八载,总会当上个刺史之类后长官后。杜甫说这只是认真后,经过考虑后,并不完全是一般后客套只。只语之间还存在为一种退而求是次后惋惜意味(这在视科举为正途后杜甫后心目中是难免后),而且丝毫没露出他自己也想走这条路后口风。不过从诗中可揣想到,由于时势后改变、朋友后影响和自身长期后落魄,他当时不会没转过这方面后念头。这时杜甫正苦于没有出路,一度很想追随高适之后,也进哥舒翰后幕府去。

  自“常恨”句以下写自己对高后友谊和惜别之情。“惊风”二句是说自己不能同往。杜甫写过《投赠哥舒翰开府二十韵》,但此事未得下文。“黄尘”二句是说高适很难回来。最后两句写对高适寄诗后期望,这一则由于友谊,再则也由于杜甫很爱高适后诗,所以有这样后希望。▲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猜您喜欢

得报状邸吏缄至朝堂八月月单有感而作三首

岳珂岳珂 〔宋代〕

十月苍龙阙,三朝白虎樽。
无囊持塞吏,有匦达民言。
故事寻常略,遗风万一存。
独怜记廷诤,断报说开元。

谢章泉再以前韵见寄三首

刘宰刘宰 〔宋代〕

解印归来白社刘,风流靖节许同流。
诗来几说莺求友,老去自惭狐首丘。
会合由来天幸耳,殷勤还识我心不。
春咽是处堪行乐,能复携钱挂杖头。

饯乡守宋监丞二首

刘克庄刘克庄 〔宋代〕

束起蒲鞭教令清,郡人未识疾呼声。
瓯闽莫不兴于学,虞芮忘其所以争。
父老见棠思旧爱,儿童骑竹若初迎。
何须更说郎官省,小却犹当拜水衡。

游补陀

赵孟頫赵孟頫 〔元代〕

缥缈云飞海上山,挂帆三日上潺湲。两宫福德齐千佛,一道恩光照百蛮。

涧草岩花多瑞气,石林水府隔尘寰。鲰生小技真荣遇,何幸凡身到此间。

山中题古墓

葛天民葛天民 〔宋代〕

冢荒无树亦无碑,土面砖痕似灼龟。
坏道尚存翁仲守,传家知是子孙谁。
又成东海终难料,欲锢南山最可悲。
要寄此情浮世去,临流说与落花知。

游龟石寺

舒岳祥舒岳祥 〔宋代〕

旧说龟为石,今知石化龟。
溪分剡溪秀,亭近镇亭遗。
沙鸟穿青樾,岩花覆碧漪。
逢僧知雅素,携看古廓碑。

颂古十九首

释法全释法全 〔宋代〕

东司上不说佛法,唤来与伊劈面踏。
不用重论报佛恩,将此深心奉尘刹。

访隐者

林尚仁林尚仁 〔宋代〕

姓名多已在仙行,见说曾传辟谷方。
未必诏书徵便起,可怜人世老犹忙。
浴蒲磵冷云初湿,种术山春土亦香。
何日此身分半隐,归须先制芰荷裳。

移居北新桥彦质惠诗和答 其一

程公许程公许 〔宋代〕

束书欲去意迟迟,从此宁无一会期。客路相逢如宿契,人生难得是閒时。

虚廊过午陪行食,净院中宵共说诗。此乐何时仍共赏,底须簪佩侍彤墀。

古函关

皮日休皮日休 〔唐代〕

破落古关城,犹能扼帝京。今朝行客过,不待晓鸡鸣。
© 2023 貂蝉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